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莫让文化旅游变了味

发布日期:2016-10-13
  文化是旅游的营养土,而不是强心剂,缺乏文化内蕴的旅游经历注定是乏味和庸俗的,缺少文化深耕的旅游策划规划必然是短视和浮泛的。
  眼下文化旅游成为热门,各地纷纷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将文化看成是发展旅游的促进因素,与此同时,急功近利的倾向也在各地旅游发展过程中蔓延,导致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单薄,文化价值扭曲和文化影响力贫弱,形成只有利益没有人文,只有景点没有文化的局面,所呈现的文化旅游这道菜也最终变了味。
  当前许多文化旅游策划虽然打出文化牌,但从格局理念、发展思路到具体操作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文化空洞化和苍白化。一些地方发展旅游功利性太强,经济目标过于明确,文化充其量只是吸引游客的手段,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资源,而不是保护传承、苦心经营的对象,这就导致本末倒置乃至杀鸡取卵的现象出现。传统文化为商业开发让路,甚至无节制地过度消费文化,曲解文化的本来面目,使得文化旅游变成纯粹招揽游客的幌子,忽略了文化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人真正关心文化内涵建设,也没有人对文化的持久传承做更多的努力,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生硬而不自然,浮泛而不深入,杂乱而缺少整合,文化变成日益空洞的商业符号。
  其次是伪文化大行其道。由于文化可以为旅游景点带来人气,不少地方纷纷以文化来为旅游包装,挖掘、堆砌各种文化符号,甚至硬搬、生造文化来为景区装点门面,这样就导致了伪文化大量出现。这表现为编造历史资料、附会历史故事、假造文物古迹等,所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一方面损伤了旅游景点的声誉,影响一个地方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伪文化造成游客真假难辨,降低了旅游体验,失去了文化旅游的真正价值。
  再次是恶俗文化占据前台,成为旅游市场的毒瘤。许多地方旅游景点将恶俗当卖点,将八卦当噱头,出现一系列奇特现象:去民俗村,抢绣球入洞房的戏码一再上演;游览自然和民俗景观,游客常常被引导对某些景物风俗做不恰当的想象,将地方婚恋习俗联想成男女偷情等;不少景区塑像甚至佛像也成为恶俗文化的荼毒对象,妈祖的胸、弥勒佛的肚子等塑像特定部位被游客摸得溜光圆滑,这些旅游不文明现象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拜恶俗文化所赐。
  此外,文化重复无亮点也是当下旅游策划的缺失之一。名义上大力开发策划文化旅游,实际上,大量景点讲述雷同的故事,举办类似的活动,沿袭同样的风格,极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比如“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等景区实景演出火爆之后,各地也纷纷推出印象系列,但多属低下粗劣的机械复制,并无结合自身特色的创新,这对于景区文化品质的提升有限,游客到此,仅仅是看看热闹、图个新鲜而已,旅游观感并不丰满立体。缺乏文化创新使得旅游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高度同质化的景区布置则将许多景点变成低端的旅游纪念品集散地,旅游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玩乐,文化涵养和教育功能被弱化到可有可无,这样的景区很难以文化魅力打动游客,这样的旅游发展路径也缺乏足够的可延续性。
  除了旅游景点的功利化,某些导游和游客文化素养缺失也是文化旅游变味的重要因素。许多游客完全抱着玩乐的态度,旅游时不愿在文化上多做功课,缺乏深入探究文化的意愿,不愿主动去接近和体验当地文化,变成了纯粹的观光客。曾有文化学者以台北故宫为例,讲述当前旅游文化体验的畸形现象,许多游客到台北故宫只对翡翠白菜和肉形石感兴趣,导游也迎合游客喜好,重点推介这些珍宝,却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众多馆藏文物。此外,许多导游喜欢讲述一些地方艳史和离奇故事,而将真正的文化精华一笔带过,致使游客对于文化古迹的游览浮光掠影,仅留下粗浅甚至错误的认知。
  文化是旅游的营养土,而不是强心剂,缺乏文化内蕴的旅游经历注定是乏味的和庸俗的,缺少文化深耕的旅游策划必然是短视的和浮泛的。文化旅游不应是一个空洞的发展口号,而是一种深植旅游发展实践的重要理念。因此,文化旅游策划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勤修旅游文化内功,让景点成为展示文化内蕴的窗口;增加旅游文化体验,使旅游成为游客感受各地人文风情的美妙历程;提升旅游文化品格,让旅游成为提升民众文化素养的方式,这才是文化旅游真正的题中要义。

上一篇:八大规划理念助你打造高品质景区

下一篇:旅游规划不成功案例解析:1.丰宁燕山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