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艺术聚集区,另类城市旅游的经典

发布日期:2017-06-20
      

热热闹闹、光怪陆离的现代时尚城市中,总会有一个角落聚集了一些看起来跟这个城市氛围很不搭的商业、艺术或是人群。人们总会被他表现出来的异质特征所吸引,虽不是专门为旅游而建,但却把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城市文化等软实力传播了出去,成为了标榜个性、创意生活、聚集人气的城市吸引核和活力中心。而这正是城市旅游开发的关键。

艺术集聚区与旅游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如何打造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吸引物?两者之间怎样实现互动发展?本文将对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及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从泛旅游角度看艺术集聚区

旅游发展到今天,与传统的观光模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旅游产业更多与城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他泛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超越传统模式,成为旅游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艺术集聚区,从泛旅游角度看,就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因为他对游客构成了吸引力。这种旅游吸引力不在于景观,而在于他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与现代时尚文化、艺术气息碰撞出来的不和谐因素,游客去感受的是一种文化体验和艺术氛围。这不仅仅是城市集聚人气的手段,更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够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原因。

同样,旅游带来的人气、消费、知名度,一方面能够为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们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以艺术机构为核心,以咖啡馆、西餐厅、书吧、创意商店等服务业为辅助,集艺术展示、艺术创作、艺术经纪服务、广告、软件、电影、出版、时装设计等新兴产业的汇聚中心。

二、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瓶颈

我国最早一批的艺术集聚区,比如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798”、“宋庄”等,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是艺术家们的自由聚集。随着这些早期艺术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艺术集聚区等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投资商与政府逐渐渗透到了这一市场,或接管以前自发形成的聚集区,或重新规划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其纳入了政府的文化产业规划中。

投资商与政府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说,推动了艺术集聚区的市场化发展,使得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抗风险能力更加强大、产业链更加优化。但在利益及政绩的驱使下,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的现象,导致产品数量激增、产品类型同质化、产业布局随意化,甚至被质疑有“圈地”的嫌疑。另一方面,人气及商业价值的提升,导致了房租的上涨、商业活动及文化旅游的增多,原来吸引艺术家积聚的较低的成本、适合创作的艺术氛围受到了挑战,一些不能维持的画家只能搬离,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整个园区的经营。#p#分页标题#e#

三、艺术集聚区的发展何去何从

政府及投资商的介入、旅游化市场化的发展给艺术集聚区带来了冲击,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片面的拒绝这种发展趋势。找出融合之道,借助外界之势,促进自身发展,才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1、考虑自身条件,形成鲜明主题

在798、宋庄等艺术集聚区蓬勃发展,全国兴起“建园热”的大背景下,一定要首先考虑自身的建设条件,不要盲目跟风建设。艺术集聚区并不是简单的改造几个老厂房,再吸引几十、几百名艺术家入驻,就可以诞生的,也不是所有地域都适合建设的。综合来说,艺术集聚区有如下特征:(1)所处的城市有较强的文化氛围及文化消费能力,一般经济较发达;(2)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但交通还比较发达;(3)一般在是空旷的无用之地或是废弃的工业厂房上发展起来的;(4)有一批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相对前卫的艺术家。其中,创意是其发展的根本要素,缺乏创意或是创意人才的积聚,都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2、合理规划,与旅游融合发展

艺术家创作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大量游客的造访,会对此构成威胁,久而久之,会使艺术集聚区失去吸引力。但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这种人气的积聚,这里的艺术家也是走不出去的。认为,旅游与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规划合理、管理得当,是可以实现协调融合发展的,这需要政府与开发商的双重努力。

首先,艺术集聚区要成为旅游吸引物,就应满足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前提条件:形成一种很好的体验、有很好的娱乐性、有很好的参与性。因此,认为,艺术集聚区必须要按照艺术创新的意愿进行重构,无论是在内、外装饰还是艺术行为方面,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平台、时尚地标。

其次,政府和开发商要明确,艺术集聚区之所以会成为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因为这里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如果不从艺术家本身的利益出发,而单方面追求商业经济,将导致艺术家的撤离、文化氛围的淡化、旅游吸引力的消失、游客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损失,最终使整个集聚区走向消亡。故,艺术集聚区首先应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催生更好更多艺术作品”的空间,保障艺术家群体的存在和活力,促进艺术与大众的互动。

最后,才是完善和强化产业链,与旅游和城市发展互相融合,提高其经济收益。

建议,艺术集聚区在规划时,可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布局在展示消费空间的周边地区,在保持艺术家与外界联系的基础上,最大化的为艺术家营造一个创作氛围;在旅游配套的建设(餐饮、商铺、纪念品等)上,一定要控制数量,且严格控制商家进入的标准,选择一些富有创意的原创精品,与其他旅游景区相比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避免以资本和商业之名绑架艺术;品牌的提升与旅游的带动,必然会导致地产价值的提升,房租的上涨在所难免,政府可以对园区内从事艺术行为的个体,建立租金补贴制度。#p#分页标题#e#

3、政府可参与,但不要干预

艺术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而大多数艺术家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但无论是何种机制下形成的艺术集聚区,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都不能以独立的身份参与经营活动:制订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从宏观上引导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予创意企业以财税等方面的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创意产业;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为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监督整个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方向,避免过度商业化;完善基本服务设施,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等等。

总的来说,艺术集聚区不仅是城市旅游中的另类经典,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有很大的价值:第一个是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传承;第二个是产业价值,吸附了诸如材料加工、装裱、传媒、版权、设计、旅游等相关行业,其贡献超出了艺术本身,形成了整体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与带动。


上一篇:慢游古城慢调时光――慢生活下的古城镇开发模式初探

下一篇:《非常设计》名家访谈 林峰博士谈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