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世界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研究 

发布日期:2017-06-22
       前言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18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物资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和环境危机。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一直是全球的共识和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了用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城市环境,明确了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目标,从此生态城市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国际上生态城市规划理念、指标和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的研究,为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考察和借鉴。

 

       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和指标解读

 

在联合国提出了“生态城市”概念后,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德国、英国、丹麦、瑞典、新加坡、中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并在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了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目前研究生态城市指标的机构主要有三类:

1、国际机构

主要指联合国,1971年联合国从城市建设战略和理论指导、工业产品、农业、居住区标准、文化历史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六大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标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四方面入手,提出了58项指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指标体系分为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富营养化、酸化、有毒污染物、城市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景观、废物、水资源、森林资源、鱼类资源、土壤退化13项指标和一项一般性指标。

2、国家和地区

主要是指欧美国家和地区。英国政府建立了13个专题,146项生态城市可持续指标体系。澳大利亚建立了7个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要点,设计并实施综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计划、在城市开发政策上实行强制性控制,对新建住宅和主要的城市更新项目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并在设计上改进能源效率、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给予财政刺激措施、21世纪议程的环境规划过程、开展宣传优良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大众运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网络和线状公园、建立能源替代研究中心等。美国制定了明确的生态城市议程,包括空气质量、气候变化、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社区、公共健康、精明增长、区域观、交通选择、水质量及滨水区建设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指导原则。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制定《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大项,22个控制指标。#p#分页标题#e#

3、相关合作机构或个人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包括67项基础指标,曾用此指标测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2个国家。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涵盖城市结构、交通、能源与物质流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标准。世界银行提出乐以“真实储蓄”、“绿色GDP”和“真实投资”等生态指标。意大利学者弗兰克提出容量指标和参数体系的定义(“结果――行为――容量”指标群),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先决条件之一,该体系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生态指标共同构成。米格尔.鲁亚诺对全球60座生态城市优秀案例进行研究,从灵活性、资源、公众参与、城市社区、生态旅游、城市复兴和电子村庄等七个主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

 

       世界第一座零排放城市:阿联酋马斯达

 

概况及背景

该项目处于距离首都阿布扎比市东南方11公里的沙漠区域,开发面积达6.4平方公里,总投资额220亿美元,分7个阶段建造,可容纳五万人,计划在2016年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零碳、零废物、全部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生态城。

生态规划亮点

以政府开发为主导、以生态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绿色产业为核心,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撬动整个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

1、资源选择:在资源选择上,完全依赖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项目投入资金占总投入资金比例高达68%)。降低对电力及饮用水的需求,大量建置雨水回收设施,以及高效率的污水回收与再利用。

2、产业选择:以绿色环保为标准,严格筛选,包括绿色运输、废弃物管理、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绿色建筑与工业材料、生物多样性、气候变迁研究、再生能源及绿色金融机构。

3、建筑设计:从建筑物的层高、街道的长宽、建筑物的走向等角度进行限制,并设置大量的植栽与水景设施、风塔设施,达到降温维持微气候稳定的效果。

4、交通运输:以大众运输工具做为交通方式。长途以轻轨电车为主,城内交通利用轨道或磁浮,短程兴建步道,鼓励步行。禁止机车通行。

5、减废与减费:从建筑营造到日后的民生用品仅能使用可再生的环保材质。

 

 

       世界最著名的"生态城市"成功案例:伯克利

 

概况及背景

伯克利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中部偏北,属阿拉米达郡管辖范围。占地2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多人。区内树林葱郁、植物茂盛,是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自然资源本底较好。#p#分页标题#e#

生态规划亮点

以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为本底,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服务业,以全面贯彻生态节能技术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增加节能意识,以完整的用地控制体系为城市发展前提,带动生态城市发展。

具体措施

1、产业选择:以发达的教育产业为依托,通过高校发展医疗、化学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产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和零售业。

2、土地利用:依据地形合理分布各区功能,在控制生态容量、实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将产业用地依据交通条件布置,商业用地围绕居住区和交通条件进行布置。 

3、资源利用:利用太阳能,通过建设太阳能绿色居所、宣传教育及完善法律等倡导生态节能,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城市的能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完善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水质量检测系统等。

4、交通运输:创建慢速街道系统,并通过捷运系统将全城联系起来。

 

       最适合人居的生态城市:巴西库里蒂巴

 

概况及背景

库里蒂巴地处巴拉那高原,面积132平方千米,拥有160万人。20世纪70年代,为摆脱拥挤、环境污染、贫穷、失业等城市问题,政府开始采用“绿色城市”发展战略。

生态规划亮点

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将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

具体措施

1、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通过高度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将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交通规划紧密结合,实现一体化公交网络,包括快速线路、直达线路、小区线路和输送线以及枢纽站。另外,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核心,对所有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离公交线路越远的地块容积率越低,并严格控制距公交线路2个街区外的建筑密度和高度,形成以城市主干道为轴线的城市建筑阶梯型向空中发展的模式。

2、减废:采用闭路循环的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动员全市家庭从垃圾中回收可利用的物资,向政府交换食品。

 

       地区整体废弃物排放为零:日本北九州

 

概况及背景

位于日本九州岛最北部,人口约100万,面积约485平方千米,是九州岛最大的港口城市。昔日,以钢铁、化学、金属、陶瓷等原材料型产业为中心,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也是烟雾弥漫的“七色烟城”,如今已成为令人神往的“星空之城”,荣获了1990年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2002年荣获地球首脑会议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奖”。

生态规划亮点

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联合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p#分页标题#e#

具体措施

环境保护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及就业政策相结合,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验证研究,到商业规模化、产业化全面展开。

1、教育和基础研究: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重点,进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及环境政策理念的确立。技术和验证研究:“实证研究区”里有企业、大学和行政部门共同进行废物处理技术、再循环技术实证研究,目标是支援实证研究、提供验证设备。

2、产业化:“综合环境联合企业和响滩循环利用区” 通过资源循环型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相互合作,汇集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设施,开展各种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产业。

 

       小结

 

通过对世界各国典型的生态城市研究分析,认为世界各国提出了很多好的生态理念,例如绿色GDP、绿色运输、绿色建筑与循环经济等,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前期要做好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生态城市的建设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方方面面,在规划初期就要选择运营开发主体,并基于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同时通过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等手段落实指标体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技术研发,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实证研究再到实践的全程体系。高新技术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支撑,要依托大学、研究机构等的教育资源,一方面研究生态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突破,另一方面培养人才。对于我国而言,在技术方面的研究要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因此要加强与世界优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3、加强公众的参与性。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无论是在规划阶段,还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在后续的推广与监督过程中,都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很多环境、生态方面的非政府组织,都是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保证规划方案更加具有公正性,并切实的将当地居民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

4、具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及管理体系作为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在法律及制度方面的保障 ,政府为了引进生态方面的企业投资,往往会推出包括政府全方位服务、免税优惠、知识产权保护、公民福利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另外在法律上对一些违背生态原则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未来将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技术、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及当今时下普遍关注的生态热点问题,制定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中国生态城市标准。

对世界各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事件进行了梳理,期望能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及经验。详见《世界生态城市发展大事记》#p#分页标题#e#


上一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

下一篇: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世意义